專題研究 / TOPICS
經典案例 / CASE
案例多媒體 / VIDEO
專家智囊 / EXPERT
研學旅行存在的問題_研學課程設計怎么做?
發(fā)布時間:
2024-12-20
來源:
作者:
在旅游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中,研學旅行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迅速發(fā)展,受到學校、家長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。但與此同時,在實踐過程中,研學旅行也顯現(xiàn)出一些問題,比如研學旅行市場行業(yè)門檻低且缺乏標準、一些研學旅行變成了集體旅游等。研學旅行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?研學課程需要怎么設計?
研學旅行存在的問題
研學旅行的優(yōu)勢是可以超越學校、課堂和教材的局限,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(huán)境、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。盡管各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課程如火如荼,但實際情況并未達到預想效果,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。
研學旅行課程的教育目標不明確。
通過研學旅行究竟應該培養(yǎng)學生的哪些能力、品格和素養(yǎng),還沒有形成統(tǒng)一的認知和理性的分析,許多研學活動沒有明確的教育主題,沒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開發(fā)小學、初中、高中不同學段的適切內容和目標,而是“腳踩西瓜皮,走到哪說到哪”,活動隨意性很大,育人效果不理想。
研學旅行課程的教育內容淺層化。
一些研學活動內容簡單,大多都是組織學生集體參觀、瀏覽,簡單停留在眼睛課程、耳朵課程,走馬觀花,浮光掠影,沒有讓學生進行深度體驗,更沒有在能力上讓學生有提升,在情感、態(tài)度、價值觀上有體悟,教育質量不高。
研學旅行課程的組織形式單一。
缺乏校內外課程的整體性設計和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,還沒有打破學科界限,形成跨學科綜合實踐學習的組織育人體系,而且,也沒有把學校知識學習與校外實踐進行有效銜接、統(tǒng)籌考慮。
研學課程設計怎么做?
研學課程需要整體設計
研學旅行的課程資源需要整合,既包括多學科整合、跨學科整合,也包括校內外教育資源的整合、跨界整合。要確保研學旅行高質量、健康可持續(xù)推進,課程開發(fā)是關鍵,必須進行科學的課程設計。教育性原則是研學旅行的第一原則,此外,研學旅行還要突出實踐性、加強融合性、提高專業(yè)性、確保安全性。
研學旅行實現(xiàn)高質量發(fā)展的關鍵還要靠教師。當前教師自身對研學旅行的課程研究、課程開發(fā)能力亟待提高。因此,建立健全研學教師培訓制度非常必要,開展對研學旅行專兼職教師和相關人員的全員培訓,在整個研學旅行的教育實踐活動中,使教師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、引導者和合作者,使教師在研學旅行的路途中,能及時捕捉活動中學生動態(tài)生成的問題并加以解決。
研學效果應有科學評價
研學旅行為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提供了廣闊舞臺,一方面,使教育走出學校的圍墻,使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內;另一方面,研學旅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,旅行變成課堂,社會成為教材,世界成為老師。
隨著國家研學旅行政策的推進,目前,我國很多省份都已經出臺了研學旅行實施細則,但不可忽視的是,全方位統(tǒng)籌協(xié)調的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,從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(fā)到課程體系的建立、課程效果的評價等方
研學旅行不能“只旅不學”
國家督學、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、北京市教育學會會長羅潔認為,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應避免“只旅不學”或“只學不旅”的現(xiàn)象。
“這是一個變革學習方式的問題,要做到‘學’與‘旅’的深度融合。在研學旅行中,若過度地強調學,那么學生便會背著包袱去研學;如果只強調旅行、旅游,便會失去課程的本質意義?!绷_潔表示。
怎樣才能做到學與旅的深度融合呢?羅潔建議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著手。
學校應該認真修訂研學旅行課程的整體規(guī)劃,讓全校教師都能理解研學旅行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與價值。同時,要明確研學旅行課程是一門校本必修課,且課程的設計者和實踐者,就是學校里的每一位教師和學生。
學校教師需要逐步提高課程開發(fā)能力,以典型引路、團隊協(xié)作的方式來推進這項工作。例如,讓每個年級組研制、共享研學旅行的手冊,每使用一次就修訂一次,一次次的經驗累積會不斷提高教師們的課程開發(fā)能力。
在研學旅行中,旅行與學習并存,學習是一種旅行,旅行也是一種學習,這種實踐方式能讓學生感到新奇美妙,進而引發(fā)探求興趣,使學生產生出實踐無限好、探索真奇妙的追求。這種方式有利于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,創(chuàng)新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,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,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。這也是研學旅行的意義所在。
下一頁
下一頁
2014-04-15
2014-04-15
2014-04-15
2014-04-15
2014-04-15
2014-04-15